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(FED)理事克里斯托弗·沃勒(Christopher Waller)在2/9日在大西洋理事会(Atlantic Council)座谈会上,深入探讨了数字货币、稳定币(Stablecoins)以及央行数字货币(CBDC)的未来发展。沃勒强调,美国的支付体系已经非常成熟,目前并不会采用CBDC。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稳定币与商业银行数字资产的应用,关键在于监管能否跟得上。
CBDC的必要性,沃勒称还没有看到明确需求
目前全球已有130个国家正在研究CBDC的发展应用,其中近60个国家已进入试点阶段,包括中国、欧盟和英国等国家都在积极推动。然而沃勒对此持保留态度,他认为美国支付系统已经相当稳定,没有使用CBDC的明确需求。沃勒也在座谈会上反问:“CBDC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?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答案。”他认为FED长期以来都负责后台结算,让银行处理与消费者的支付业务,而现在CBDC的概念是要求央行直接面对消费者,恐怕违背美国长久以来的金融运作模式。此外他也批评部分央行推行CBDC的方式,他表示:“这让我想到电视购物广告,不断推销这个东西能做这个、能做那个,但却没有真正说明为何需要它。”
在全球持续发展CBDC,不影响美元地位
目前欧盟、英国和日本都在推动自己的CBDC,并预计在2030年前,数字欧元、数字英镑和数字日元将正式推出。但对于这是否会影响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,沃勒相当淡定地认为,这些国家的CBDC主要是数字版的银行存款,并不会影响全球金融秩序。他强调:“美元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技术,而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、深厚的资本市场,以及稳定的法治环境。”即便其他国家推出CBDC,也不会改变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仍以美元为主的事实。
中国推动e-CNY强化国际支付地位,美国并不担心
中国已经在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(e-CNY),甚至通过mBridge项目来强化自身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。对于这是否会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,沃勒则认为影响有限。他表示:“如果某些国家只想和亚洲市场做生意,不在乎与美国或欧洲交易,那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(e-CNY)。但如果想要与全球经济体对接,他们最终还是得回到美元体系。”他进一步指出,美元系统的关键不仅仅是货币,而是美国拥有全球最强的金融基础设施,包括资本市场的深度、法律体系的透明度,以及强大的全球金融网络。这些优势让美元保持强势,并非只靠数字技术就能取代。
稳定币将成为主要支付选择之一,现金仍具相当价值
谈到未来支付生态,沃勒认为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仍为主流,但稳定币(Stablecoin)可能会带来更多创新。例如消费者在未来或许可选择使用银行账户来转账支付,或改用稳定币钱包支付,就像现在信用卡与移动支付的选择一样。然而沃勒也强调现金需求虽然在下降,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场。他举例:“我已经超过1年半没在美国使用过现金,但全球对美元纸钞的需求仍然以每年6-7%的速度增长。”他补充,即便数字支付越来越普及,现金作为“价值储存工具”的角色依然重要,未来几十年内或许还不会完全消失。
美元仍是全球贸易首选,关键在于吸引力
对于“去美元化”的讨论,沃勒认为这不会变成现实。他指出:“我们不强迫任何人使用美元,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。”他举例一家日本公司和德国公司做生意时,通常还是会选择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,因为美元提供最深厚的流动性与最可靠的支付系统。然而沃勒也强调,美国不能自满,必须不断升级金融基础设施,确保支付系统快速、安全、稳定,以保持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。
数字货币发展,美国仍将保持主导地位
总结来看,沃勒传达出不少关键讯息。他表示,美国不急于推出CBDC,因为现有金融体系已经非常稳定,未来更多的关键在于“监管”与“技术提升”,而非纯粹追逐数字货币潮流。对于未来的支付发展,他认为:
– 稳定币可能会成为新的支付工具,但需要监管。
– CBDC在美国没有迫切需求,自身金融系统已相当稳定。
– 中国等国家的数字货币不会威胁美元全球储备地位。
– 美元的强势来自于全球市场信任,而不单只是技术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