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talik Buterin昨天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《让以太坊做回密码朋克》的文章,重新阐述了加密货币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追求Web3的价值。然而,目前金融属性和投机性的增加使得实现这一目标变得困难。但他认为可以思考如何整合这两者的冲突,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排斥。
Web3是什么?Web3一词最初是由Gavin Wood创造的,从技术角度来说,其目标是构成更开放的网络堆栈。为什么要追求Web3?为了让开放、自由的精神延续到现代生活中。现今,即使应用程序的底层代码是开源且免费的,用户的数据也会通过某实体运行的集中式服务器进行通信,该公司可以任意读取用户的数据、更改规则或是随时进行平台化以骗取更多用户价值。
要将开源软件的精神扩展到当今世界,需要有程序能够存取需要多人修改的内容,以太坊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。那么具体上,理想的Web3技术与应用应该长什么样子呢?Vitalik给出了几点特征:无需许可、去中心化、审查制、可审计性、中立性、工具而非帝国、合作心态。
然而,自2017年以来,这些愿景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现在在加密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不遵循上述价值观的东西。例如,虽然在许多国家人们确实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汇款和存款,但他们通常使用中心化的方式,只在中心化交易所账户之间进行内部转账,或是在Tron上交易USDT。还有一些号称为Layer2的系统,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签保护的中心化系统,并且没有计划切换到更安全的设计。还有一些NFT项目,其图像等元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,比起存储在IPFS上更加脆弱。
Vitalik甚至在文中讽刺孙宇晨和Tron是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。Vitalik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交易费用的上涨,导致的过度金融化和投机化。
然而要抵制上述问题是困难的,但如果不尝试那么就有可能失去加密生态的独特价值,并以额外的低效率和步骤变成Web2的复制品。
虽然Vitalik也表示适度的投机没什么问题,表示许多人出于金钱的动机加入加密生态,最终会因为理念而留下来。但是当这些赌徒成为使用区块链的最大群体时,这会让外界对于加密内部文化的看法转变,并产生许多负面影响。
针对上述问题,产业确实仍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进步,也已经解决许多过往的问题,包括提升区块链效能、社交恢复私钥、防范诈骗基础设施、抗MEV交易等,确实展现了技术进步,以期待用户借此探索更多可能。
然而这些都只是技术层面的解方,若要达成理想的加密理念,社会层面的共识同样重要,也就是用户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和抱持的态度去行动。
针对加密领域过度金融化与资本化的现象,Vitalik认为需要的是整合而不是排斥。Vitalik的愿景是将加密世界的理想部分与混乱部分整合,将差异转化为共生,例如利用加密货币的激励机制带动去中心化开源项目的发展,这是过往无法轻易做到的。
然而只有激励措施还不够,如何将金融属性完美地融合到Web3理念仍是挑战。现在任何人都可以简单地以激励措施吸引质押者,但如何激励质押者去中心化就困难得多。
纯粹使用协议内的方法可能根本无法实现“完美融合激励措施”的愿景,去中心化堆栈的许多关键部分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。
回头参考以太坊,其治理本身是非金融化的,不是利用代币质押换投票权,而是有能力的各式核心开发团队共同讨论,这使得以太坊比其他金融化治理的生态系统更强大。
如何在未来于各协议真正实现这种整合?既重视激励措施,又不会被激励措施所消耗。Vitalik认为答案可能不存在简单解,而是一系列将迭代得出的技术与凝聚的社会共识累积,而这正是以太坊网络已经做到且深具价值的部分。
Vitalik面对以太坊的投机化,其终极目标是整合而非删除,认为人们会因为利益而加入,最终因为理念而留下,借此更好、更快速地推动理想Web3的世界。
而具体的手段则参考了以太坊协议本身,以太坊协议的治理借由平衡了利益与专业,让无数开发团队合作推进协议往理想方向前进,这也是以太坊的价值所在。未来或许可以让其他协议作为借鉴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