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比特币网络发展路线的争议再次引起了讨论,到底谁是对的?比特币是应该作为结算层还是数字黄金,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比特币的15年历史。以下是对比特币扩容的完整资料,为用户提供了了解过去和现在的重要信息。
比特币应该成为运算系统还是数字黄金?中本聪倾向于将其作为数字黄金,但语气中保持保留。中本聪决定了1MB的限制。比特币的其他应用场景也因此而中止。扩容争议带来了比特币的分叉。随着中本聪的消失,扩容争议逐渐激烈,导致出现了多条比特币分叉。出现了其他扩容手段,如SegWit、Taproot和比特币第二层。扩容问题推动了比特币十年的发展。
比特币在很早的时候就存在了支付系统还是数字黄金的争议。2010年6月17日,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上表示,比特币支持他多年前设计的各种可能的交易类型,包括托管交易、保税合同、第三方仲裁、多签等等。中本聪表示,如果比特币能够被广泛接受,这些都是未来想要探索的东西,但它们必须在一开始时就设计好,以确保以后能够实现。因此,中本聪多次修改了比特币代码,包括移除两个操作码、禁用比特币程式语言Script的一些功能等。
另一方面,比特币在创立之初并没有限制区块大小,以便能够在时间内处理所需的交易。但当时比特币价格较低,因此容易出现恶意交易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中本聪在2010年9月12日主持了一次软分叉,决定了区块空间不得超过1MB的限制。中本聪表示,区块空间限制是临时的,未来可以逐步提高区块限制,以满足扩容的需要。
到了2010年12月,由于未知的原因,中本聪退出了公众视野,但比特币网络扩容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,1MB的限制为后续一系列争论埋下了伏笔。在此期间,bitcointalk论坛上也出现了除付款以外的比特币应用场景的讨论,例如在比特币网络上构建去中心化域名服务的提案。然而,该提案并没有被早期成员认可,最终发展成为了山寨币Namecoin。
随着比特币的普及,网络交易拥堵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。2015年,Gavin Andresen和Mike Hearn宣布在新版BitcoinXT中实施BIP-101,希望将区块空间上限提高至8MB。然而,包括Greg Maxwell、Luke Jr、Pieter Wuille等核心开发者持反对意见,认为这种做法会提高运行全节点的门槛,并带来不可控的影响。
这场争论最终导致了社群分裂和2017年开始的硬分叉。除了BCH和BSV以外,还出现了许多其他BTC分叉币。在上述硬分叉战争以后,社群在维持区块大小的前提下,也逐渐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案以提高可拓展性,其中最重要的是SegWit和Taproot。
隔离见证(Segregated Witness)作为直接提高区块大小的替代方案在BCH分叉的同时被引入。SegWit将交易分为两个部分,前一部分包含发送和接收地址,第二部分保存交易签名或见证数据,移出主区块但保留验证功能。见证数据的移出使得在相同区块大小下所能容纳的交易量更多,达到以另一种方式提高吞吐量。SegWit以软分叉的方式引入,采用率不断提升,到2020年已经超过60%节点采纳,到2023年12月已达到95%。
2021年11月,另一项重要升级Taproot同样以软分叉的形式正式生效。此次升级引入了可同时验证多个交易的Schnorr签名,取代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(ECDSA),再一次扩大了网络容量并加快了批量交易的处理速度,为部署复杂的智能合约提供了可能性。
伴随着区块大小之争的尘埃落定,比特币第二层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,其中最主流的路线是闪电网络和侧链。闪电网络最早在2015年提出,核心思想是在多签地址中锁定一部分比特币,从而建立一个单独管辖的通道协议,使交易可在链下进行,最终结果由比特币网络确认。側鏈方案的嘗試更早一些,2014 年 Blockstream 就出版了第一篇比特幣側鏈方案的技術論文,但該方案並沒有被真正實施。而 RSK 在 2015 年發布白皮書並於 2018 年 1 月啟動完整功能的主網,同年 9 月,Blockstream 也啟動了 Liquid Network 側鏈。
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受到中本聪的影响较大,社群和开发者倾向于将其发展为数字黄金而不是扩容。理解比特币的历史和背景,可以更加客观地独立思考,而不是盲目跟从。